亲贝网

阅读可以是宝宝的一种生活方式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有一次跟一个老朋友聊起陪孩子阅读的事情,当得知我女儿三岁多已经阅读了七八百本优秀的童书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对我说:唉,好悲哀啊,你女儿太可怜了。

我愣了一下。于是他接着解释道:你女儿才三岁多,就要看那么多书,你要是叫我看一本书那都是要我的命。你还不觉得你女儿很可怜吗?

我说,那你最喜欢什么东西呢?

他说,我喜欢吃肥肉,我从小不喜欢吃青菜和水果。

我说,我明白了,假如我是一个不喜欢吃肥肉的人,听你这么说,我应该觉得你真是太可怜了,是吧?因为你每天竟然要吃那么多的肥肉。

他说,吃肥肉是享受呢。

我说,阅读更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可以受益终身的健康的享受。当阅读成为一种享受,看书就像你吃肥肉,而且还不用担心“享受”多了会长胖。

 

其实,质疑孩子阅读的事,我碰到的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一提到给孩子阅读马上就会说,看书对孩子的眼睛不好,会把孩子变成书呆子,会让孩子身体不健康,书看多了童年就没有欢乐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就像孩子不好好吃饭,有人就怪罪母乳一样,我觉得童书有时候也跟母乳一样挺冤的。

我想,之所以很多家长会这么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误以为让孩子看书就是单纯地让孩子用眼睛去识字看书;二是可能不太了解现在琳琅满目的童书。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每次看到“连环画”就如饥如渴,现在的孩子看的绘本,我根本没听说过。我很遗憾我没有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的时代,但是我还是很庆幸我曾经看了很多连环画,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那些连环画的内容了,但是这已经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天生不喜欢书怎么办。而我看到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的孩子天生就喜欢书,喜欢书的花花绿绿。只是,后来这种爱好在被忽视或者被否定以后,就消失了。日本图画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一次演讲时,有听众问他:怎么让孩子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画?他的回答是:靠耳朵。他说得很对,我们说的让宝宝看书,实际上不是让宝宝识字以后自己阅读,而是让孩子“看”图“听”书。 我一直不赞同孩子过早识字,我觉得让孩子学会倾听比让他早早学会识字重要得多。听觉是一种本能,但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学会倾听,不管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多长远的意义。

 

亲子阅读的好处还不止这些。据神经系统研究表明,当父母用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或讲故事的时候,孩子的进步是非常惊人的,首先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其次是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缓解压力。经常听故事的孩子和那些很少接受这方面熏陶的孩子相比,在神经系统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而且,阅读比单纯地和孩子讲话更加有益于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这是因为书籍通过语言和图片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词汇与信息。很多词汇,我们在日常环境中是很难见到的,很少能成为日常交流中的内容。但是通过阅读就可以。

重复讲故事还能带来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孩子第一次听故事,可能只记得到一点点东西,但是反复地听上几遍,他就会注意到故事的情节和次序。有时候,我故意说错,女儿总是会提醒我:妈妈你说错了,应该是什么什么。当阅读了很多书以后,有时候拿到一本新书,我故意读了半句就停下来,小家伙竟然也可以猜测到下面半句应该是什么。这些关于次序性、直觉性的知识会帮助孩子在今后学习数学、科学、音乐以及写作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多问问孩子:“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来讲这个故事,会讲一个什么样的结尾呢?”

据说,在睡前养成阅读习惯的人,长大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集中注意力,在生活中他们都是相当成功的人,因为他们善于钻研,具有较强的想像力。阅读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同时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我经常遇到一些妈妈向我咨询如何增强孩子专注力的问题,我都是告诉她们,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读20分钟的书。一个4岁多的孩子的妈妈在给孩子读了一段时间的睡前故事以后,告诉我,孩子的进步很大,老师都说孩子现在上课都不像以前那么老走神了。

 

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享受阅读,这是我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有人以为阅读就是为了识字,或者学习什么知识,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阅读,识字以及因阅读学到的东西,充其量不过是阅读的一些副产品罢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强调了认知的重要,而忽略了阅读的乐趣。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忽略了主产品,而太关注了副产品。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阅读,就是培养想像力的第一步。

要让孩子高品位地享受阅读,作为父母,我们有两个地方需要学习,一是选择优秀的童书,二是提高亲子阅读的能力。

责任编辑:天宝妈

 

 

 

  发现宝宝走散了,自己不能先乱了方寸,要冷静对待。<"?"xml:namespace prefix = o />

1.找警察、找管理处

到公园玩,要保留公园的导游图,上面会有管理处的电话。万一宝宝发现宝宝不见了,可以第一时间请求广播找人。

当时的现场是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区,有售票处,我觉得起码应该先就近寻求帮助,也许会有个大喇叭什么的,用来呼唤孩子要比自己用喉咙喊叫有用得多

需要的时候,很难发现警察叔叔。事后在我的特意留意下,才发现坐在警车里巡逻的警察叔叔

2.告知身边的人,孩子的特征,发动大家留意

详细告诉别人,孩子的性别、年龄、大致身高、穿什么衣服。因为宝宝年纪小的话,可能不会去听广播找人的通告,听到了也不知道管理处在哪里,更没有办法报告自己的方位。

3.如果孩子丢了,立刻拿张孩子的照片,请人帮忙找。一般在钱包里都要放一张孩子的近照。

出去玩,除了照看好自己的小孩以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多留一个心眼,看看四周是不是有落单的小孩在哭泣。如果能帮到别人,总是好事一件。发现有找不到家长的小孩,一定不要跟他说:我带你去找爸爸妈妈。因为现在一般都会教小孩不能跟陌生人走,最好的办法是原地给家长打电话,等家长来认领小孩。

 

 

 

 

  平时,要对多宝宝多教育,教导他应付此类事件的方法。

1.发现与大人走散了,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要跑来跑去,要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待帮助。要相信,带他出来玩的人一定会来找到他。

2.每到一个地方,先告给孩子指认,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比如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另外,找带着小孩的家、老人,一般都能得到热心的帮助。

3.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说自己的名字,重要的电话最好能背得出来。如果做不到,请为孩子准备应急卡或名字牌,随身携带。请一定带在显眼的地方,因为孩子年纪小会忘记它的存在。

4.如果你为孩子配备了手机,请在外出前检查手机是否电量充足,并且开机。不要指望孩子能在十分慌乱的情形下还能记得自己去开机。手机的铃声,一定要是孩子熟悉的,最好是录下爸妈叫孩子名字的声音,以免手机狂响,孩子也不知道是自己的手机在响。

责任编辑:天宝妈

 

     孩子三岁前认识很多字,有必要吗?

     其实,三岁前孩子并不理解某个单独的字,他把字当画看,但是这些字确实都印在脑子里。他看东西通过看字看书挖掘他的整体视觉模式或者叫照相记忆、印刷记忆的能力,把这种能力挖掘出来,将来学习很轻松。   
   
     三岁之前的这种训练不要求你认识大量的字,你一定要认识几百个、几千个字,没有这种要求。但是你必须通过让孩子掌握跟他生活贴近的这些字来组成词、短语、句子、短文、小的书,逐渐就可以看书了,这个能力就有了,不要求多认识。

 

 



  从名词到动词,看多了以后,逐渐再加一些连词,句子就形成了。能把这一句话一秒钟看完,训练的是这个能力。我们过去认字就是拿字卡片张、王、刘,天天拿这几个字看,哪家都有几十张卡片。念来念去没有什么意思孩子就不念了,孩子一不念,家长说这个孩子不爱念书,朽木不可雕。

     过去我们也不知道,老拿这个念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他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一秒就会了,长年累月就拿这么几张卡片看,孩子肯定受不了,会的东西孩子不想学了。家长不知道,每天都是小白兔白又白,那哪儿行。孩子看又来新鲜的他就看,而且按照他的学习能力一次就看一秒,一秒就可以看会就不要两秒,两秒能看会就不要三秒。 

  不看卡片之前主要是用耳朵学习,我们用语言告诉他知识,杯子是什么颜色的,水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孩子要用眼睛学习,和实物结合在一起。这些实物是大量接触在一起,把它抽象,眼睛直观看比听更容易,听都能听懂,看更容易。只不过看的大人比较累,要把东西准备出来让他看。说容易坚持,看不容易坚持。 

 

  每个人都有情绪,宝宝会生气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有些宝宝表达的方式比较温和、有的比较强烈。爸妈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将满载的情绪,找到合宜的出口。你懂得如何正确“对付”你的野蛮宝宝吗?千万不要自己先变成野蛮爸妈啰!

  宝宝的坏情绪从哪来?你了解宝宝的情绪发展吗?

  对宝宝来说,情绪、语言、生理需求都在发展中,三者也交错影响宝宝与人的反应和表现。想知道宝宝的坏情绪从哪里来,就要先了解宝宝的情绪发展的过程。3个月大时,宝宝就开始有情绪,其中以开心和愤怒最常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频率和持续度日益增加。1岁半左右,宝宝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便发展完备,加上心智和动作发展愈发成熟,情绪表现也就更加强烈。

  宝宝为什么会有坏情绪"?"

  宝宝在半岁之前,情绪反应和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息息相关。然而,随着身体机能的发展,半岁以后的宝宝,支配自我行动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增加,当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会感到失落和愤怒。刚开始,因为能力上的限制,负面情绪会随注意力的转移而很快就消失。到宝宝九个月大左右,情况就会有些改变。这时,宝宝会因不顺意而发脾气,并会对着大人用敲东西甚至打人的方式表达愤怒。宝宝从1岁半开始自我意识增加,处于发展自主性的阶段,开始有自主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完成的事情。但是能力又不足,表达能力又有限,还不知如何处理情绪,所以透过行为表达他的受挫折和不满,反应和方式都是很直接的。

  坏情绪是因宝宝有话要说!

  可言心理咨商所主任梁仲怡表示,由于三岁前的宝宝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又加上人我概念还不清楚,是宝宝发脾气最主要的原因。而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动作比语言发展快,则是造成宝宝用“野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的因素。咬人、打人、不讲理……种种反应,其实宝宝都是在表达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在告诉爹地妈咪“我有话要说”喔!所以爸妈反而要在这时候多给予宝宝关心和同理。

 

  4 大技巧面对宝宝坏情绪

  1)给予宝宝适当的规范,心平气和的制止

  三岁以前的宝宝没有自行分辨对错的能力。针对宝宝的不良行为,从小爸妈就要制止并建立适应的规范,避免日后养成习惯。例如:当宝宝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制止,然后说:“不准”。每次宝宝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大人能够肢体和语言一致果断的表示:“不准”,宝宝天生有一种不需要理解的吸收能力,能够了解“不准”的意思,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梁仲怡表示,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立即制止,甚至暂时将宝贝抱离战场。但记得要心平气和,为宝宝做一次高EQ的示范。

  2)同理与接受宝宝负向情绪

  既然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就没必要强迫宝宝压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坏脾气”之前,应该先为宝宝的情绪找到出口,譬如给他一个厚宽的拥抱平抚心情,然后试着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珲想继续玩。”或“你害怕别人来抢,所以才推开他,是吗"?"”,而不要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气”。梁仲怡提出,爸妈可先带开、抱抱安抚孩子,而不用急着处理事情。孩子有情绪,应先让他情绪安静焉;而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情绪也容易被安抚下来。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很着急,亲子之间就容易杠上。

  3)鼓励宝宝以替代方式处理冲突

  待宝宝情绪平衡些,爸妈可试着向他解释:“那个小朋友和你一样都很想玩,你愿意跟他轮流还是一起玩吗"?"”或“你只是一直哭、大叫,爸爸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用说的好吗"?"”虽然宝宝年纪还小似懂非懂,但不讲他就永远不懂。梁仲怡说如果是两个宝宝的冲突,孩子情绪起伏很快,应同理他的心理和立场,并且用中立的语词来跟他说,例如: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要说抢。也让他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并且教他可以用替代的方式处理冲突,例如告诉宝宝:你可以跟弟弟说,等一下借我玩好吗"?"

  4)教导宝宝用语言表达怒气

  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以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而且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宝宝1岁半起不仅口齿逐渐清晰,而且使用的词汇与日递增。趁着这股学说话的热忱,爸妈可以在宝宝挫折、生气、难过的时候,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

  如果小宝宝懂的语汇少,可以教导一些缓兵之计与动作,譬如摇头表示拒绝,或赶快拿着玩具离开;但2岁以上的孩子,就要尽量鼓励他使用简单语言表达,像是:“我的”、“轮流”或“你等一下”、“我还想玩”等,端视宝宝的语言能力而定。由于小宝宝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简略,约3岁左右才能彼此沟通,彼此还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忙答腔。

 

  父母不野蛮的修养功课

  预留准备时间,避免自己发脾气

  不知道爸妈有没有以下类似经验:催了老天要宝宝收玩具、准备穿鞋出门,他还是没有收,一直在玩他的小火车?时间急迫了,爸妈忍不住一把抓起宝宝的小火车,却换得宝宝当场飙泪大哭,还躺在地上耍赖,忍着性子弯身拉他时还乱挥拳闹脾气,这时候爸妈的耐心也用尽了,谁来当和事佬呢"?"谁来同理宝宝的情绪"?"太紧迫的时间总是容易造成双方压力,所以爸妈可以预留时间,把这些需要和宝宝沟通磨蹭的时间都算进去,也避免自己发脾气。

  大人忍不住一把抓起宝宝的玩具,这对宝宝来说是无形的暴力,建议可以跟宝宝说明确的时间,时间一到,清楚的告诉他现在就是要收玩具,而他是要自己收还是一起收,让宝宝选择,不要用急迫的态度对待宝宝。

  不过度宠爱,也避免使用暴力带来反效果

  有些宝宝蛮横不讲理,是因为宝宝在成长阶段本来就比较自我中心,但是现在孩子生得少,家长又太过宠爱,宝宝霸道是想当然尔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宝宝适定的规范和标准,太宠爱宝宝,只是害了宝宝又害了自己,还赔上未来良好的亲子关系。

  此外,专家建议,尽量不以打宝宝来解决问题,而是给予规范。她强调,很多时候其实是大人要学习和调整,会打孩子,也许是自己很无力,觉得没有办法管好宝宝的时候。所以可以想想自己订的规则清不清楚"?"坚持度够不够"?"符不符合宝宝的能力"?"然后尽量和宝宝讲理。可以采用禁止他或拿走他的权利,暂停、罚站的方式来规范他。因为宝宝被打通常只是惊到、痛过就忘,无法达到管教效果。如果要打,轻轻的打,而且一定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被打。否则宝宝在被打中只会学习到:没办法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暴力,反而变得更加野蛮。

 

  提供正向环境,给宝宝EQ好榜样

  梁仲怡指出,成长环境带给宝宝的影响最大,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提供他安全信任有爱的环境,让他有被爱的感觉,就有安全感,情绪也会比较稳定。而且宝宝透过模仿学习如何面对情绪,如果家长情绪化,宝宝也会情绪化,所以父母亲本身情绪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如何给予宝宝一个正向积极的环境,让他学会情绪管理呢"?"有以下几个建议:

  1 帮助宝宝成功、不怕犯错,建立自信心:

  宝宝很想自己做又做不完美时易产生挫折感,其实就算是他只穿好一双裤子也可以赞美他,帮助宝宝制造很多的成功机会。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告诉宝宝做错没有关系,可以重来。爹地妈咪要知道宝宝能力到哪里,也鼓励他尝试,就算没有成功也给予他尝试和努力的肯定。有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宝宝,挫折容忍度也比较高。

  2 容许宝宝表达他的情绪

  让宝宝可以哭、也可以生气,而不是不能有这样情绪,应该是在他表达这些情绪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什么是别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和方式。例如:不能哭太久,对身体不好;而生气的时候可以槌抱枕,但不要用打人的方式表达。

  3 透过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冲突解决方式:

  平常可以透过游戏、角色扮演来模拟冲突发生的情况,让定宝练习;而看绘本上解决冲突的故事也是很好的方式,透过这些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学会同理他人。

  了解宝宝气质,给予正确的期望

  梁仲怡也说明:所谓比较凶的宝宝,其实是气质较活泼、动作激烈一点、反应强度高、活动量大、声音大一点、容易兴奋、情绪反应比较快、坚持也高的宝宝,所以也容易闯祸。这些宝宝的特质,都是一体两面,例如坚持高度的宝宝可能比较霸道不讲理,但是长大后学习坚持度反而比较好。所以她强调: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宝宝的特性,不是像别人家安静、说话小声的就是乖宝宝。对于“比较凶”的宝宝,限制不能给的太多。每个孩子不同,这样的宝宝需要发泄,要给他更多更大的空间,不能禁止太多,给他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满足他的情绪和生理需要。

  其实宝宝都不是故意找麻烦,爹地妈咪要接纳宝宝原本的样子,也需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盲点和弱点,检视自己对宝宝的期望是否合理。接纳宝宝的特质,顺着他的需要去满足他,加以适当的引导,而非改变他的气质来符合自己的期望。家长要适时放下自己的期待,不合理的期望,只会为双方带来更多挫折。

责任编辑:天宝妈

 


宝宝总是那个最不乐意每天窝在家里的人,只要天气适宜,爸妈应该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爱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清新的空气。很多专家肯定,阳光浴和空气浴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哦。
可是,我常常听见一些家长抱怨说,每次带宝宝在户外活动,小家伙无比兴奋,什么东西都要抓、要摸;身上的衣裤总是被弄得脏兮兮的,回家之后必须全部换洗,给自己平添不少麻烦。而且宝宝玩得一身汗水,一不留神就感冒了。于是,不少家长带宝宝在户外玩时,尽量让他们坐在童车里或是抱在手里,不让他们下地。
其实不必那么犯愁,更不必因噎废食。在此,我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第一,为宝宝选购一两套连体衣,面料最好是防水布或是尼龙布。一般情况下,选购单衣就可以了,特别冷的冬季可以考虑穿连体滑雪服。这种衣服不仅让宝宝看上去更神气,而且能把衣服裤子全部保护起来,确保不被弄脏、弄湿。连体衣比较贴合身体,方便宝宝活动,并且不会在宝宝玩耍时发生上下身衣服脱节的情况,保证小肚皮不受凉。玩耍后回到家,换下来清洗也非常方便,干得也快。
第二,给宝宝的背部垫一块小毛巾或汗垫。幼小的宝宝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比较容易出汗,颈背部出汗最多,户外活动时出汗尤甚。春节乍暖还寒的天气,如果宝宝玩得大汗淋漓,没有及时擦干,而是等回到家中再更换衣物,那么感冒就很难避免了。这块小汗垫的作用就在于,当宝宝因活动而大量出汗时,能有效吸附这些汗水,保证内衣不会汗湿。活动结束后,马上把这条小毛巾抽掉就可以了。
第三,及时穿脱衣裤。古谚说:“春天孩儿脸”,春天的天气在一天之中是说变就变的,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为了方便宝宝,所以穿衣服以少而合身为好,而为了保证不被冷风吹着,又需要穿得足够暖和!怎样解决这对矛盾呢?那出门时不妨穿一件轻巧型的薄棉风衣或一件夹斗篷,热了或者活动时随时脱掉,冷了或停止活动时立即穿上。小宝宝出游容易疲劳,当他们需要小睡一会儿时,这风衣或斗篷又可以充当小盖被。
尽量不要穿厚棉裤、羽绒裤和毛线裤,这些裤子不容易散热,宝宝活动时也不舒服。应该以穿宽松的绒裤为好。
在没有连体服的情况下,拉链茄克衫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一种裤腿上也装有拉链的裤子,拉链拉上,裤子很保暖,而拉链拉开,露出透气的网格布,散热效果不错。

 


第四,让宝宝穿运动鞋参加户外活动。少数爸妈认为小宝宝不会有激烈运动,穿什么鞋都一样。其实,对于宝宝来说,不同的场合一样需要穿不同的鞋子,小皮鞋的底比较硬,户外活动还是穿运动鞋比较好。近年流行的“洞洞鞋”,穿脱方便,透水透沙,很适合宝宝外出玩的时候穿。
第五,带上替换的袜子。宝宝小脚很容易出汗,运动时鞋子里的热气散不出去,袜子就变得湿湿的。当停止活动时,鞋子里的温度慢慢降低,潮湿的袜子就变凉。捂久了,很容易造成宝宝着凉。
第六,必须带上水、水果和小点心。
第七,一定要及时提醒宝宝小便。宝宝即使到了八、九岁大,仍可能因为玩得疯过了头而忘记小便。以防万一,替换的裤子最好还是带一套。
第八,掌握活动时间。宝宝到了户外,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完全没有时间概念。掌握活动时间、控制活动量的工作只能爸妈来承担。我们应该根据宝宝的体质和身体状态作出合理的安排。
第九,远离汽车尾气。机动车排出的尾气对宝宝的健康非常有害,在行驶中的机动车附近,比如停车场里、马路边,应尽量抱着宝宝。

责任编辑:天宝妈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三餐食物安排不当,也可导致近视。所以为避免孩子过早戴上眼镜,除了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外,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1、含维生素A食物。如肝、胡萝卜、小油菜、韭菜等。维生素A参与视紫质的构成,维持正常视觉。
 
  2、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动物骨等;起调节眼球“液压”的作用。

  3、含铬食物,如谷物、肉类、乳酪及蛋黄等,在眼球发育中的作用是使其渗透压保持平衡,否则可导致晶状体鼓出变凸,致使眼的屈光度增大,而成为近视眼。

  4、硬质食物,如胡萝卜、水果、甘蓝、动物骨、豆类等,增加咀吃力频率与力度,可促进小儿视力的发育。

+1

来源:天宝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