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正解 令人啼笑皆非的遗传现象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对亲缘关系的知识往往一知半解。“长得不像爹妈,该不是别人的种吧"?"”“我A型血,你B型血,怎么我们的孩子O型血"?"”这些似是而非的疑问堵在心里,再加点捕风捉影的动静,难保不拉了妻儿,跑去做亲子鉴定了。其实,只要多了解一些遗传学的知识,就不会闹出叫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了。

 

  疑问1:不像爹来不像妈,这个孩子谁的娃"?"

  正解:孩子长得不像爹也不像妈,这并不等于孩子就不是亲生的。人的相貌、身高、性格和智力这类特征的遗传除受多个基因控制外,还受到非遗传的环境因素影响。

  人类的遗传特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纯由某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遗传特征,称为单基因遗传特征如血型、DNA多态性等。父亲与母亲分别将自己的一个基因传给后代,组成孩子的基因型,一旦形成,不再改变。另一类是复杂的遗传特征,如人的身高、胖瘦、肤色、智商、性格、行为和相貌等。这些遗传特征是由多对基因和环境等条件共同作用后形成。每对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多对基因的共同作用就决定了个体的特征。在精子、卵子成熟的减数分裂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因此同胞间各自得到的基因可以不相同,相貌也就不完全相同。另外复杂的遗传特征受环境影响较大,如身高和体重就与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直接相关;智商与受教育情况有关。

 

  疑问2:“黑李逵”能生“白雪公主”吗"?" 

  正解:可以。人类肤色遗传是由2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不同肤色的基因对后代作用是相同的,不存在显隐性的区别,所以如果父亲肤色较黑,而母亲皮肤白皙,那么孩子会得到一个“中和”的肤色。在相同人种间婚配,其后代子女肤色相差多不大,如果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通婚,那么生下的后代就是灰黑色。

 

  疑问3:父母都是A型,生仔可以是O型吗"?" 

  正解:可以。普通人大都知道人类ABO血型系统有O、A、B、AB4种血型,实际上这4种为表现型。其基因型有00型、AO型、AA型、B0型、BB型以及AB型6种,所以同是检测到的A型血,其基因型可为AA或AO,B型血也是同理。正因如此,那些所谓A型父母可能不是AA,而是AO,那么当父母双方携带O型遗传因子的精卵结合时,子女就是O型血了。还有,一个人的血型未必终生不变,患癌症、输血、服药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疗等,血型会发生短期改变,过一段时间会恢复原状。而那些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孩子接受骨髓移植后,血型可永久变得与供者相同。此外,由于人类对血型尚未完全了解,发现有极少数情况会“违背”上述遗传规律。 

 

  疑问4:同居才两月多,怀孕怎能三个月"?"

  正解:有可能。因为妇产科医生计算孕期是从末次月经算起,并不是从实质性行为或实际受孕那天开始,胎龄自然就比同居时间要长了。

 

 

  疑问5:小时候是矮鼻梁,长大后有可能成为高鼻梁吗? 

当然有可能,这正是鼻子遗传的有趣之处。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人阶段。当然想要拥有笔直、高挑、窄孔的鼻子,爸妈必须都是小鼻孔、窄鼻子,而且至少一方鼻子高直。

 

  疑问6:爸爸是黑眼睛,妈妈是蓝眼睛,宝宝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眼球颜色的遗传遵循着“黑色等深颜色相对浅颜色是显性遗传”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宝宝有蓝眼睛的话,即使你选择了蓝眼睛的爱人,可因为你是黑眼睛,你生的宝宝是蓝眼睛的几率会很小。

 

  疑问7:近、远视眼会遗传吗?

  宝宝是否会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爸妈均为高度近视时,宝宝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成为近视,也会成为近视基因的携带者,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不过,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因为遗传因素而成为近视的人数仅占近视总人数的5%,可见后天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此外,远视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疑问8:少秃顶遗传吗? 

少秃顶是遗传的,而且在男宝宝身上为显性遗传,在女宝宝身上为隐性遗传。概括地说,少秃顶是由爸爸遗传给儿子的。如果爸爸是秃顶,外祖父也是秃顶,男宝宝的发生率大概是100%;如果爸爸不是秃顶,外祖父少秃顶,男宝宝有25%的可能;如果爸爸不是秃顶,外祖父满头浓发,那宝宝秃顶的可能性几乎为0。

  此外,少白头也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爸爸少白头的话,宝宝少白头的可能性会很高。

 

  疑问9:爸爸长得矮,宝宝也会矮吗?

  “娘矮矮一个,爹矮矮一窝”,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传。身高属于多基因遗传。而且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与营养和运动有关。 

 

  疑问10:体型与遗传有关系吗?

  体型也属于多基因遗传。据统计,爸妈均瘦,宝宝也多为瘦型,仅有7%会胖;爸妈之一肥胖,宝宝有40%肥胖;爸妈都肥胖,宝宝有80%肥胖。肥胖的人往往有家族史,但环境因素对体型的影响也很大,出生后的生活条件、营养情况、运动情况、工作性质等因素均对体型有作用。

 

 

  疑问11:混血儿的肤色会像谁?

  人的肤色同样是多基因遗传,不同的肤色基因对后代的作用是相同的,即,两个不同肤色的人结婚,混血儿的肤色呈现爸妈肤色的中间类型。

 

     疑问12:为什么有的双胞胎像有的却很不像?

  双胞胎可分为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所谓同卵双生是指只有单一的一个卵细胞受精,受精卵在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各自发育成2个胚胎的双生方式。由于2个胎儿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性别完全一样,其遗传特性和表现特性几乎没什么差别,因此相貌也特别相似,这种双生也叫单卵双生。与此相反,异卵双生是指2个成熟的卵子分别与2个精子受精形成2个受精卵,各自发育成一个完整胚胎的双生方式,由于这种双胞胎来自2个不同的受精卵,所以其性别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而且遗传特性和表现特性有较大差别。

 

  疑问13:性格会遗传吗?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宝宝在性格上与爸妈具有相似性、继承性。不过也与后天的培养有关。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性格是天生与后生的合金,性格受于祖代的遗传,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改变、完善。”

 

  疑问14:长寿也会遗传吗?

  长寿属于多基因遗传,不仅涉及多种遗传基因,而且还受到饮食、运动和环境等的影响。长寿的遗传特征有两点:一是长寿可多代连续长寿,也可隔代长寿,或只是两代长寿;二是呈现母系遗传优势,也就是说女性比男性长寿。

 

     疑问15:智力与遗传有关系吗?

  事实表明,智力与遗传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而言,爸妈智力高的,宝宝的智力也较高;爸妈智力一般,宝宝的智力也平常;爸妈智力有缺陷,也可能导致宝宝的智力发育不良。但是后天的教育、学习和营养等因素在智力的发展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只有先天和后天相结合,才能将宝宝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最近一段时间,牛奶的名声可有点不太好。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虽然一些奶粉企业玩火,但是,还是有一些企业不同流合污。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句,牛奶是个好东西。那么,我们平时喝奶进入了哪些误区呢?


  ■牛奶越浓越好


  有家长认为,牛奶越浓,孩子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的家长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其实,婴幼儿喝的牛奶浓淡应该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其浓度要按月龄逐渐递增,即便是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牛奶中掺水的比例也应根据消化情况逐步减少。如果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体重非但不能增加,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奶粉冲得过浓,或者在新鲜牛奶中掺入奶粉,其营养成分浓度升高,超过了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但消化不了,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

 

 

 

 
  ■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家长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如果加糖过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弊无利。过多的糖进入婴儿体内,会将水分潴留在身体中,使肌肉和皮下组织变得松软无力。这样的婴儿看起来很胖,但身体的抵抗力很差,医学上称之为“泥膏型”体形。过多的糖贮存在体内,还会成为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龋齿、近视、动脉硬化等。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有的家长专门给孩子买葡萄糖,这大可不必。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而且孩子还会因不甜而拒食。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有些家长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尤其对小儿危害更大。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牛奶加巧克力


  有家长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许多人长大以后,就不再读儿童书了,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他们的记忆中,除了安徒生和格林之外,其余的所知甚少,所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会继续让他们的孩子读这几本少得可怜的书。

  如果让他们读儿童书,他们会觉得自己还不成熟,还很幼稚,会招来别人的耻笑。所以,大多数人一般是不读儿童书的。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很尖刻地讽刺有些人把童年像用过的电话号码和破旧的草帽一样弃之一旁。他觉得那些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相信他是对人们漠视儿童书所发的感慨。

  一个家长不读儿童书是不可思议的,至少他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一个教师不读儿童书是不称职的,至少他应该关心自己的学生。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内容至少包括不能脱离对儿童阅读的关注。阅读的意义,伟人们已经说过很多了,至少和儿童的精神、心灵、情感、审美有关,所以,读一些儿童书,才有资格对儿童的阅读指手画脚。我常常看到一些名学者和名作家给学生开书目,但是,所开的书目大同小异,不过,有一点却极其相似:他们的书目中鲜有儿童书籍。也不知道他们是漏掉了,还是他们从来没有读过儿童书?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要试一试食物的味道和温度,然后才决定给孩子喂食。而那些鸟类,在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也要给自己的孩子寻找食物和喂养它们。看到或者想到这些温暖的细节,我会联想到我们大人给孩子们推荐好书的时候,也应该先读读这些儿童书。否则,我们就没有资格和理由煞有介事地给孩子们推荐书。也许我们要说,儿童书太肤浅,根本不用我们大人去引导或者指导。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记得有一次,列夫·托尔斯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么?高尔基回答说没有。托尔斯泰感慨地说:十年前,我读过,但是我没有读懂,十年后,我重读,才读懂了安徒生的作品,他很孤独。所以,我觉得孩子们并不能那么轻而易举地读懂优秀的经典意义上的儿童书。

  世界上有两个很重要的儿童文学奖,一个是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一个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河北少儿出版社和中国少儿出版社都大量推出过这两种奖的丛书和系列作品,遗憾的是,它们的走势并不是很好。我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两种奖的权威性,更不知道这些获奖作品的优秀之处。尽管马格丽特·米德充满信心地预言,人类发展的终极时代是后喻文化时代,但这种进程是缓慢的,迟滞的。儿童文学和儿童书的受重视程度,和儿童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他们所受重视的程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如果我们从儿童书不受重视这个意义上审视儿童所处的地位,那么这个结果和答案是令人沮丧的。从本质的意义上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成人的世界,并不是儿童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对儿童的存在无疑是持漠视态度的。我们操纵着儿童的阅读。

 

  不可思议的是,像韩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一本好的儿童书,动不动就发行百万以上,这个数字和人口比例是惊人的。而我们国内的儿童书,无论是优秀的还是畅销的儿童书,几乎没有一本发行过百万以上,除了很不正常的年代(儿童无书可读的年代)。从出版的角度看,一本优秀的儿童书发行几万本,出版人就可以欣慰地说“很不错”了。而从儿童书推广的意义上说,就更令人不安了。全国有很多报纸和期刊开有书评和图书介绍的栏目,而设有儿童书介绍专版的报纸,仅仅只有两家,一个是《中华读书报》的成长版,另一个是《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的成长版。也只有“六一”这一天,全国的报纸才象征性地刊发儿童书介绍的专版。我不知道这叫滑稽,还是应该叫做讽刺。

  一个朋友十年前告诉我,他想写一本书,中心意思是:我一生下来就老了,白发苍苍,胡须长长。虽然他并没有写出来,但是他的想法却震撼了我。是的,人类的童年越来越短了。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惊诧的是:我们好像没有童年一样,没有享受过那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我们应该保护人类的童年,就像保护我们清新的空气和绿色的植物一样。在儿童的阅读上,我们也应该持有这种明智的态度。当我阅读某一本优秀的儿童书的时候,我常常感慨:这本书应该在三十年前读到它。如果不是搞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的缘故,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儿童书和优秀的儿童书的作家。写过《纳帕尼亚王国传奇》的英国作家刘易斯说,儿童文学作家和成人文学作家一样,只是写得更好一些。我并不认为儿童文学的作家就一定比成人文学的作家写得好,但是,我承认:他们的作品更适合儿童阅读。我想,任何一个怀有童心的人,喜欢恋旧的人,关心儿童的人,都应该读一点优秀的儿童书。因为,无论从人性的角度看,还是从责任和使命的意义上说,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天宝妈

 

+1

来源:王晓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