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注意:切勿陷入六种早期教育误区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错误看法: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

  正确看法: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错误看法: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正确看法: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三、错误看法: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正确看法: 早期教育越早进行越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才能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应该主动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四、错误看法: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

  正确看法: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错误看法: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

  正确做法: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攘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无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

 

  六、错误看法: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儿,易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健康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和品行。同时,祖辈抚养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满足,易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正确做法:其实,抽多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亲自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必要的关心的爱护,知道自己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教会孩子自己懂得的一切,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要的是什么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宝宝一天天长大着,从第一次发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妈妈,到自己拿汤匙吃饭,从天天躺摇篮到匍匐前进,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比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坏习惯”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贴士: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坏习惯”二: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孩子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贴士:

  ○妈妈们要尽可能多地通过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物体上,让他们认知更多的事物,开发他们的大脑。

  ○宝宝熟睡后,将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吮吸手指导致牙齿咬合不良。

  ○如果宝宝见到什么就咬什么,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长条形,让宝宝去抓咬,而不是简单地用假奶嘴代替。

 

 

 

 

 

 “坏习惯”三: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贴士:

  ○如果害怕地面脏会带来疾病的话,妈妈可以给宝宝套上小罩衫。

  ○只要宝宝爬完不把手放到嘴巴里,不抓吃食物,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当孩子来到人间第一声哭及他遇见的一切都是学习和建立本体感觉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被我们“好心”给抹去, 而此时的“好心”由如一剂“毒药”将害其一生。

 

  赵之心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

  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研究会理事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当孩子来到人间第一声哭及他遇见的一切都是学习和建立本体感觉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被我们“好心”给抹去, 而此时的“好心”由如一剂“毒药”将害其一生。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一切一切地为他们包办,而是要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爬、去坐、去站、去走。不要因害怕他们受伤而不让他们磨练……。

 

  好逸恶劳的孩子很可能是我们成年人的“杰作”! 现在有些孩子上下学都是爷爷或奶奶接送,替拿书包,这看起来很省力的样子,而小孩子则能跨着轻快的脚步,蹦蹦跳跳。像这样的画面父母不以为然,但是他们不晓得,这样一来似为平常自然之事,其实无形之中已经削弱了磨练他们体能的机会。原本,孩子们是多么需要机会强化自己的筋骨,强化自己的神经, 还会强化自己的意志, 激发斗志,但这些锻炼的机会都被“好心”的长辈们给剥夺了。

  有很多人常说;“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不得拿来比较”。还说现代社会进步了,有汽车可代步,电梯可代劳,难道内还要恢复到过去落后的状态吗?生活有改善,物质有提高是好现象,自己吃过的苦不应该让下一代再吃同样的苦。


 

  这样的看似有“道理”的道理,物质条件的改善、提高无可厚非,但父母却在有意无意之间为孩子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温室。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一株株不经过日晒雨淋的娇嫩花朵。一旦孩子跌倒了大人便措手不及,这里的“跌倒”包括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等等……

  生命太脆弱,须不断磨练 我们的生命本质,原本是脆弱的。正因如此,在成长的历程中更需不断地磨练。在体能方面,是强化筋骨,多跑多动,在心灵方面,则需激发斗志。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一口一口地喂食至成长,而是伴着他走过成长路。让他们用脚走自己的路,用肩挑自己的苦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不要因怕他们跌倒就不让他们走路,怕他们受伤就不让他们磨练,担心他们迷失而不鼓励他们思考。

  面对新的一代如果都是温室里的小花,谁还敢高声欢呼“明天会更好”?

 

  为了让宝宝最大可能的远离晒伤,安全度过炎炎夏日,除了必要的防晒措施以外,我们还有更多种选择呢!比如选择一些具备防晒功能的食物。而喜欢美食的妈妈们也可以和宝宝一同分享您的防晒佳肴,宝宝晒不伤,你也更美白哦!

 

  胶原蛋白:德国学者Domsch等人的研究表明,用平均分子量为2000的胶原蛋白多肽配成10%的溶液,每隔一定时间揉搓皮肤一次,经48小时后可以使紫外线诱发的皮肤色素斑减少25%左右。燕窝、猪皮冻、猪蹄,凤爪,鱼皮都是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胶原蛋白可有效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蔬菜类:某些蔬菜,它们会神奇地转换成防晒物质,而且比防晒霜更耐用,因为它们不会被水洗掉。比如番茄就是很好的防晒食物。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6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吃番茄的同时吃一些土豆或者胡萝卜会更有效,其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阻挡UV。此外,要注意少摄入一些感光蔬菜,如白萝卜、芹菜、香菜等,吃了容易使皮肤出现色素沉淀。

 

  水果类:想拥有健康明亮、不易晒伤的皮肤,几乎每个皮肤科医生都会建议你每天吃2—3份高维C的水果,番石榴、猕猴桃、草莓、樱桃番茄或是柑橘类都可以。

 

  坚果类:缺乏维生素B能引起色素沉着,夏季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的食物,花生等。在维生素B族中,维生素B2也叫核黄素,能保持皮肤的新陈代谢正常,使皮肤光洁柔滑、展平褶皱、减退色素、消除斑点,它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大豆及其制品。

 

  鱼类:科学研究发现,一周吃三次鱼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侵害。长期吃鱼,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类似于防晒霜的自然保护,使皮肤增白。

 

  进入8月以后,很快就“立秋”了。然而秋天并不意味着“晒阳光”可以肆无忌惮了。初秋天气依然炎热,而随着空气质量的改善,秋高气爽的天气阳光更容易“伤人”,尤其是在外面无所顾忌的宝宝。因此,夏天防晒,秋天,同样需要防晒。

责任编辑:天宝妈

 

状况1:只爱吃母乳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一岁左右的宝宝身上,也算是一种偏食。他们只喜欢吃妈妈的奶,不肯吃其他辅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老人认为是断奶太晚。其实,母乳和辅食添加并不冲突,断母乳并不是让宝宝好好吃辅食的最好方法。
让母乳和辅食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有些人认为,既然妈妈的奶水是宝宝最好的食粮,那就让宝宝多吃些时间好了,于是该添加辅食时不予添加。有的爸妈虽然及时添加了却量不足,也有的爸妈过分添加品种单一的辅食,使宝宝兴趣不大。
魔法TIPS:让宝宝喜欢吃辅食的魔法就是在他饿的时候喂
辅食最好不要由妈妈来喂,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奶香,怎么还会对辅食发生兴趣呢?添加要从少量开始,不要把米粉、果泥、菜粉、蛋黄等等,都冲进奶里一起喂。宝宝6个月以后,开始有咀嚼意识了,就不要总是提供泥糊状的食物,给有嚼头的食物也会他很愿意吃的。辅食的品种要翻翻花样,不要每天一个样子、同一种味道,再好吃的东西连吃1周也会厌啊。

 

状况2:讨厌嚼东西
长齐了全副乳牙,却不爱咀嚼食物,一吃块状的食物就作呕;明明长着磨牙,却只会用切齿一点儿一点儿地切碎食物后吞咽,这些都是宝宝缺乏咀嚼训练的结果。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婴儿食品很多,爸妈买回来打开罐子就可以给宝宝吃。但是,那些主流婴儿辅食都是泥糊状的,远远不能满足宝宝的咀嚼需要。
注明适合6~24个月宝宝的果泥、菜泥,从营养角度上说是适合的,但是从食物的性状上来说却是不足的。爸妈可以购买这些“罐头”,但是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就不能是简单地“开罐即食”,而要动动脑筋利用现成辅食,做些可以让宝宝练牙齿的美食哦。
魔法TIPS:给宝宝补上咀嚼课的魔法就是讲道理
一般发现宝宝咀嚼能力落后于同龄人都在一岁半以后,这时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了,基本上爸妈讲的道理能听懂大半。爸妈可以告诉宝宝,他已经是个大宝宝了,不应该一直吃小时候的食物。如果不自己咬东西吃,小牙齿会很伤心很生气,就会一个个地离开他。还可以编一些“小牙齿真厉害”的故事讲给宝宝听。
从感情上说服他,从行动上改造他,爸妈必需严守底线。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刚开始吃固体食物,食量减少而随意给他加泥状餐,这样会使宝宝认为不吃固体食物没关系,泥糊依然有的吃。

 

状况3:独独不爱吃饭
有些妈妈觉得吃零食是一大生活乐趣,自己带头吃;有些老人不喜欢宝宝疯玩,常常以“给宝宝吃些好东西”为诱惑,让宝宝安坐片刻。久而久之,宝宝就爱上了吃零食。
这些宝宝并不是胃口差,只是不爱吃饭。正常开饭的时候吃得很少,但是一整天饼干、薯片、牛肉干、冰淇淋、糖果……嘴巴没有停的时间,这样算下来食量并不小。这类宝宝的胃整天不缺食物,没有饥饿感,也不给消化道休息的时间,厌恶进餐也就不足为怪了。
魔法TIPS:让宝宝好好吃正餐的魔法就是体会饥饿感
对爱吃零食的宝宝,有时不妨“狠心”一点,不给或者少给零食,迫使他有饥饿感而产生食欲。爱吃零食的妈妈、外婆、奶奶可要以身作则,给宝宝做个好榜样哦。给宝宝吃零食,也要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食品,不要给宝宝吃高糖、高油脂、容易产生饱腹感的零食。

 

状况4:一到吃饭时间,脸色就变了
出现这种情况,多数属于心理性厌食。大多是因宝宝贪玩、吃饭时看电视节目等无心进食,一顿饭磨蹭了个把小时也没有吃完。恼火了的爸妈或是苛责,或是枯燥说教,结果弄得宝宝吃饭时情绪很差。情绪一差,食物中枢的兴奋性就会降低,消化液就会减少,而消化液一少呢,就没有胃口,就容易厌食。
魔法TIPS:让吃饭变快乐的魔法就是正向引导宝宝
既然宝宝的心理压力是家长造成的,那么,解决问题也得靠家长们。
1.不能回避问题。宝宝原本是没有心理问题的,是我们操作失误弄出了问题。我们要勇于解剖自己,扬弃不正确的喂食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解除烦恼。同时,我们还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为心理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毕全功于一役,其过程比较长。
2.要逐步实现进餐的规律性。宝宝除了一日三餐外,上下午各吃一次点心是符合幼儿生长需要的正确做法,应该予以坚持,这是大多数家长都能做到的。要引起注意的是,一方面,这些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不能一天一个样;另一方面,进食的量要控制好,正餐要一次吃饱,点心作为两餐之间能量的补充,量不宜多,以免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3.进食时要思想集中,不能干其他事情。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玩玩具。假如到了吃饭时间,宝宝正在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或是玩兴正浓而无心进食,干脆就让他看完或者玩尽兴以后再吃饭。边看、边玩、边吃饭,看似兼顾数项、一举多得,其实却是最糟糕、最不足取的做法,它让宝宝食不知味,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
宝宝不是成人,自控能力差。我们不能以为自己可以边看边聊边吃,宝宝一定也能这样。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就餐氛围,我们有时要做点牺牲呢。
4.要表扬不要数落。为了提高宝宝吃饭兴趣,我们还可以搞搞进餐比赛,搞搞趣味进餐……只要宝宝有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赞扬是最高的奖赏,动辄数落是最伤人的刀子。
[结语]爸妈还可以给宝宝吃些药膳来增进食欲,事先应向医生或中药店咨询。

 

其他增加食欲的魔法
* 野餐魔法  宝宝偶尔胃口不好,我们就带他去野餐。和风丽日里坐在草地上,胃口一定和心情一样好。不一定要刻意去公园、绿地,拿个饭盒装打包一份“便当”,到小区花园里铺开野餐垫就可以进行野餐。
* 会餐魔法  找年龄相仿的“大胃王”小朋友一起吃饭,好胃口会传染。
* 餐厅魔法  去一些儿童主题餐厅、异域美食餐厅,换换环境和食物风味,也能让宝宝胃口大开哦。

责任编辑:天宝妈

 

 

    孩子不是感冒,是患了“暑热症”!李学麟说,这几天持续高温,不过,一些宝宝的反复“发烧”却与感冒等病毒和细菌没关系,他们患的是“暑热症”,一般的感冒退烧药,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3岁以下宝宝最易患“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热证,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这种病也就自然告退。
  发生暑热症的,多是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他们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体温不能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自行调节;汗腺功能也不足,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热。
  暑热症的病症很有特点,热度很少超过40℃,通常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很多宝宝发热规则是从每天清晨开始,日间体温逐渐升高,下午渐降,到傍晚时最低,至次日清晨又开始升高。“暑热症的宝宝,容易每年都发生。”李学麟说,通常宝宝到了5岁后,身体内的体温调节系统逐渐成熟,就不再发病。
  碰上宝宝发烧别急着喂退热药
  李学麟说,看到宝宝发烧,家长们都很担心,通常是马上给孩子服药,把体温降下来。这种对策,对一般的细菌或病毒性感冒有效,但对暑热症却没有效果,因为其发病原因不一样。
  暑热症的发病,是由于机体体温调节能力不稳定,这多是些肺胃热盛的宝宝,或是上实下虚体弱多病的宝宝。如果通过药物刺激宝宝出汗降温,这会加重破坏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更易导致抵抗力下降,使宝宝反复出现暑热症。所以家长们不要一见发烧就急于给宝宝喂退热药和抗生素。
  对付暑热症要这样
  护理暑热症宝宝,最重要是让孩子处于凉爽的环境下,把宝宝安置在温度在24℃左右的房间,可以开空调或吹电风扇,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很多宝宝在凉快的房间内很快降温,其他症状随之好转,而天热时不要给宝宝穿着太多或太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
  还要注意,空调房需注意定时通风,电风扇不能直吹宝宝。如果孩子体温过高,可以用温水擦浴进行散热。此外,多给宝宝喝清凉饮料,如西瓜汁、绿豆汤、冬瓜皮+瓤煮水等。
  饮食要清淡,水分要充足,多给宝宝喝一些菜汤,但盐不宜多,也不要吃油腻食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气、养阴、清热的防治暑热症的中成药及药膳。
  如果这些方法用了两三天,宝宝热度不退,一定要去看医生。当宝宝出现高热惊跳、烦躁不安要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天宝妈

+1

来源:chenjiawe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