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宝宝喂养篇之中西合壁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文/李谊

导语:宝宝的喂养问题,常常会家庭成员中产生矛盾和摩擦,那么在一个国际家庭里,来自不同国家,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的父母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呢?听他们的故事,不是为了评判对错,而是尝试用更客观和宽容的眼光为宝宝找到最适合他的喂养方式。

爸爸:阿古斯汀(智利)

妈妈:满曼(中国)

宝宝:满美丽(1岁4个月)

来自智利的阿古斯汀在中国生活的了近10年,在这里他遇到了温柔、美丽的中国姑娘满曼,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属于自己的可爱宝宝。像所有新爸爸新妈妈一样,“照顾宝宝”这个陌生的课题着实难住了小俩口。

 

“你是妈妈,你知道该给她吃什么。”

满曼眼里的阿古斯汀是个传统的智利男人,温文尔雅中带着大男子主义味儿。美丽出生后,夫妻双方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满曼和保姆负责照顾美丽,阿古斯汀则担起了“存钱罐”的重任。开始的几个月,满曼一直是母乳喂养,到了美丽4个月该吃辅食的时候,满曼按照中国的方式,开始一点点给美丽添加蛋黄。阿古斯汀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这么小的美丽吃高胆固醇的蛋黄,满曼告诉他,蛋黄可以帮助美丽补充铁,而且美丽每天只吃很少的量。“哦,你是妈妈,你知道该给她吃什么。”阿古斯汀通常会用这句话对满曼的“妈妈工作”表示支持,同时他也会时常打几个越洋电话向自己的妈妈和姐姐讨教一些喂养宝宝的方法,然后向满曼提出些好建议,比如他告诉满曼宝宝多吃奶酪比较好,奶酪里除了有富足的钙还有很多营养。就这样,他们的小美丽接受着融合了中国和智利的喂养。

采访时满曼告诉我,美丽7个月时就开始吃奶酪了,我不禁追问:“她的肠胃能适应吗?”满曼自信地说:“开始量很少,她吃第一口就喜欢上了,这可能是遗传的。阿古斯汀习惯餐桌上有各种蔬菜和水果,受他的影响,美丽的辅食里一直都有蔬菜和水果,所以到现在美丽从来没有挑食。”

“孩子吃多少,让她自己决定。”

阿古斯汀一直不理解保姆为什么喜欢追着美丽喂饭,他觉得给美丽吃得太多了。在阿古斯汀的心中,小美丽不仅要健康还要有好身材。保姆喂得太多,才让美丽总是胖胖的。满曼夹在中间,一边要理解自己的智利老公要求完美的心情,一边还要顾忌保姆这句“在中国,只有后爹后妈才会饿着孩子”。三个人商量后,决定让美丽自己吃饭,吃多少由她决定。

 

偷偷摸摸吃甜食

阿古斯汀酷爱甜食,吃甜食是他用来减压的最好方法。但他从不当着美丽的面吃甜食,每次都是自己躲到厨房里吃,或者等美丽睡着了再端出自己喜欢的冰激凌。满曼很感动,平时大男子主义的老公竟然为了小家伙这般委屈自己。阿古斯汀的解释是:“我的爸爸从来不会做怀榜样,我当然也要如此。”

编辑后话:满曼和阿古斯汀在美丽的喂养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但他们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接受对方的观点,使得这些分歧慢慢化解。同时也很赞赏阿古斯汀给孩子做的好榜样,希望那些还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不健康行为的爸爸们能好好学习。

 

爸爸:Rahael(瑞士)

妈妈:杨颖(中国)

宝宝:Lina(2岁半)

Sophie(1岁3个月)

三个外国爸爸中,Rahael似乎照顾孩子最有一套,在妈妈忙着化妆的时候,Rahael已经为两个女儿选好了拍照穿的服装,搭配得恰到好处,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刮目相看。小编我心中暗喜:这次的采访主题一定能从这个瑞士老爸身上“挖”出点好东西。

要母乳喂养,但也要妈妈好好休息

母乳喂养是夫妻俩早就商量好的,白天喂喂孩子都很平常,可到了晚上Lina也三番五次的要吃奶。Rahael却不忍心让杨颖如此劳累,觉得妈妈休息好是最重要的。所以每晚,当Lina开始哭闹,都是他抱着Lina站在窗边唱歌,用法语温柔地跟孩子商量“Lina晚上不哭,Lina晚上不吃奶”。杨颖的任务是晚上12点左右让Lina吃得饱饱的,在早上6点再给她补上一顿。从2个月开始,Lina夜里就不再吃奶,还能睡个整觉。

饮食后面的文化背景

Lina和Sophie的辅食一直是市场上卖的婴儿食品,Rahael觉得专业的婴儿食品更有营养,对婴儿来说也很安全,既然有这么方便的食物,就没必要再费心做,他和杨颖应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过了糊糊状的食物时期,问题也跟着出现了。杨颖是客家人,她喜欢煲汤、煲粥给孩子们吃,汤和粥里除了有丰富的营养还有她无尽的爱。而在Rahael这个瑞士人眼里,汤和粥都是给动物吃的。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中午孩子们跟着妈妈在家吃中餐,晚上爸爸下班了,再一起享用面包、奶酪这些瑞士美食。

夫妻俩都不赞成孩子们吃糖,但巧克力是例外,尤其是瑞士巧克力。用Rahael的话说“一个瑞士人怎么能不懂得巧克力呢?”在远离家乡的中国,巧克力是他帮孩子了解祖国的最好方式。

 

“别麻烦孩子”

当杨颖发愁不知如何把饭喂到调皮的Lina口中时,Rahael通常会告诉她:“别麻烦孩子。”他的意思是: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吃,而且也应该学会自己吃。杨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不再“麻烦孩子”,让Lina自己吃。开始的一个星期,Lina顿顿弄得满身狼藉,可第二个星期她就会准确的将勺子送到口中。杨颖开始认同Rahael的方式,所以妹妹Sophie从能拿住勺子开始,他们就训练她自己吃饭。

 

 

《父母》提示:采访结束后,Lina大方的请我们品尝她的巧克力,在浓浓的可可香里,我似乎品出了瑞士的味道,这才理解巧克力在这个家里的重要地位。我对Rahael说的“别麻烦孩子”这句话很感兴趣,这不仅是在支持孩子自己吃饭,更多的是体现了这位瑞士爸爸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他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在中国,我们习惯了给予孩子细致再细致的照顾,其实适当松松手,也许更能孩子看到和学到更多的新东西。

爸爸:(加拿大、澳大利亚)

妈妈:杨丹(中国)

宝宝:

杨丹和丈夫在加拿大结婚生子,入乡随俗,杨丹按照西方人的方式养育了两个孩子,同时她又不时地受到中国观念的影响,这些碰撞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加拿大杨丹是看着书学会如何喂养孩子的

儿子出生时,杨丹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指点如何喂养一个小孩子,性格好强的她,跟着育儿书上的指导一点点领悟了西方人喂养的精华——西方人很注重孩子饮食中的营养和孩子吃的过程。杨丹为儿子准备的每一顿辅食都是提前经过营养搭配,儿子到了吃手指食物的年龄,杨丹便把各种蔬菜、水果、肉类,煮软切成合适大小的丁放在碗里,让他抓着吃。虽然一开始儿子只能吃到很少一些,但杨丹还是坚持下来了。“要是在中国,我可能也会怕孩子着急或饿着而半途放弃,但在加拿大,孩子吃的过程比吃了多少更为重要。对孩子来说,这是他需要学会的一项技能。”

 

西方人有些饮食上的礼物是值得学习的

因为工作的原因杨丹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中国,在中国孩子们的饮食没有因为地域的差异受到太大影响,杨丹觉得这可能跟他们平时接触了多样的食物有关。

不过也有一些事情,让杨丹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不知如何该孩子解释。女儿在中国上了幼儿园,放学时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总是带来很多零食,并当作礼物分给大家。杨丹知道这些家长是为了表示友好,可在加拿大,给孩子零食前都要先经过他的家长的同意,因为可能你辛苦为孩子构建的零食计划,就被一颗友好的糖果功亏一篑。

《父母》提示:采访当中,我还看到了爸爸给孩子们准备的加餐:全麦面包、香肠、奶酪、果汁、水果。看上去很简单的食物,可营养搭配得还挺不错。看来我们真要重新认识西方人的喂养经,有时候可能真不需要我们在厨房大费周折,简简单单的也并不是没有营养。

+1

来源:苏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