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父母如何对宝宝说“不”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导语)不许、不行、不能、不要……有孩子的家庭,就常常会有“不”的声音传来。但是,这些“不”是非说不可的吗?我们怎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安全,约束了孩子的行为,又不抑制他们的渴望和需求呢?   编译/ 付笛

我们都知道,孩子有愿望是一个好的信号。无论是到处爬的小宝宝,还是天天窥探DVD播放机的孩子,他们的行为都表现出了他们的活力,因为只有当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有兴趣去探索世界。但是很多时候,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和教育起见,不得已把“不”字当作了口头禅:不许把鞋放到嘴里!不要动电源开关!今天不能给你买遥控汽车!

那么,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这些“不”意味着什么?做父母的,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孩子说“不”呢?

适当的“不”是孩子成长必需的

过多的“不”将会限制孩子

小孩子总想像大人一样做事,比如用杯子喝水,自己拿勺吃饭,用妈妈的吹风机吹头发,像爸爸那样使用电脑。他们会觉得,亲身经历就是一种发现,偷偷启动一下爸爸的电动刮胡刀,就相当于发现了冰箱里藏着的一盒巧克力一样。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些愿望的实现都被大人阻止了,因为刮胡刀是危险的、电脑辐射对身体不好,而匆匆忙忙的清晨是没有时间让一岁半的孩子自己用勺吃饭的。

然而,过多的“不”会让孩子没有机会获得自己的经验、享受成功的欢乐——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学习使用微波炉,就不能在早餐桌前享受自己“烹制”的美味;如果孩子不被允许自己去幼儿园,也许他今后将对尝试新路充满恐惧。

 

那么,这是否说孩子应该在没有拒绝的环境下长大呢?肯定不是。

适当的“不”在保护孩子的同时教导他如何成长

在给孩子自由和探索的机会的同时,明确的规则和清晰的界限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在有危险的情况下,制止孩子并且告诉他:“这是危险的,我们要保护你,因为我们爱你!”虽然孩子会表现出反抗,但是他们学习到了识别危险。另一方面,在合适的时机说出“不”,不仅可以保护孩子不受伤害,而且也在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比如,当你的孩子在滑梯上推倒其他的朋友的时候,你严肃地对孩子说“不能这样”,可以教会他:第一,我们不可以弄痛别人;第二,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自己;第三,妈妈不希望我以后再作这样的事情。显然,这样的学习成果不是举手之劳,但是孩子会慢慢学会克服沮丧,并且逐渐控制自己。

哪些情况使我们无法将“不”说出口?

坚定地说“不”虽然很困难,但是却很值得去做,因为这其实是最省事的做法。举一个例子:在超市收款台前,孩子总是吵着要买那些随手可得的糖果,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口径一致而且从不松动,几次以后孩子就会明白:在收款台前是买不到糖果的,即使哭闹也没有用。”

理论上解释非常容易,但是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让父母们说不出“不”——

 

不想让孩子失望

爸爸、妈妈最希望和孩子和睦相处,不想让孩子失望或者伤心,所以就很容易把嘴边的“不”收回来,尤其是当孩子因为生气或失望而哭泣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心立即就软了。

解释起来太麻烦

我们最希望所说的“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但是孩子们总是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和我们争辩。有时候和他们解释起来实在麻烦,索性就由着他们吧! 

受周围环境的限制

在公众场合或者和亲戚朋友们面前坚定地说“不”是有一定困难的,孩子的哭闹会让你越发急躁,需要花上比平时多一倍的耐心和口舌来缓解,尽管这样,你恐怕还是要被加上“坏妈妈”的恶名或者被别人指指点点:“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教育孩子?”

找不到充分的拒绝理由

孩子总会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想我们“发难”,比如突然问:“我今天可以去大宝家住吗?”或者“我也想要小强那样的游戏机!”我们一时间找不到毫无破绽的拒绝理由,所以就被小坏蛋偷袭得手。

精疲力竭

工作一天回来已经很累,晚饭又还没有着落。恰恰在这个时候孩子问你:“我能再看一集皮卡丘吗?”虽然你知道他在电视机前已经严重超时,但是你实在需要一会儿清静,所以你就说“可以”了。

 

没有权威

“如果你不给我买冰激凌,我就去告诉奶奶!”“我们幼儿园老师说可以这样!”——孩子们真是狡猾,他们发现可以利用大人间的差异来为自己维权,而同那些“竞争者”(如爷爷奶奶、幼儿园老师)相比,你确实不具备权威,所以只好妥协。

锻炼我们说“不”的能力

尽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头疼”原因,但是为了贯彻既定的教育原则,就必须识别并且扫清自己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害怕看到孩子的眼泪或其他人的评论,这一切就没法完成。

为孩子找好台阶

我们应该事先预见到孩子对“不”的反应,然后准备好让他们平静下来的办法——当然这并不容易,而且不会屡试不爽。对于孩子遭到拒绝后的表现,仅仅去安慰是不够的,因为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你根据他们的年龄段和兴趣怎样去分散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说“不”的三部曲

太多的“不”会带来负作用,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父母们往往对其中的平衡很困惑。我们在文章的后面给你提供了一个“检测清单”,而在这里,先给你一个说“不”的原则:第一次可以说“不”,第二次可以重复,但是第三次必须要讲究技巧,否则孩子会不认真地对待父母的“禁令”。

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把家里的电话机摔在地上后,第一次妈妈可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要不电话就该坏了;在孩子第二次把玩电话机并且摔到地上的时候,妈妈可以重复说“不可以”;而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妈妈就不能再去解释为什么不能摔电话了,而是明确地指出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把他带出这个房间待一会儿。

成年人也要能承受“不”

为了能让孩子更容易地接受“不”,我们可以让他们知道,即使是爸爸妈妈也要经常接受“不”。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说:“我也很想快一点儿到公园,但是我们不能超速,这是被禁止的。”或者说:“我真想再吃一块你的生日蛋糕,但是医生说这样对我非常不好。”

更有说服力的是,有的时候我们要接受来自孩子的“不”。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话:“我现在不要你亲我”或者“你不许看我的财宝盒!”好,那我们就不做!因为当我们接受这些“不”的时候,正是给了孩子一个观察、理解和效仿的机会。

 

TIPS:父母说“不”的检测清单

下面的四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弄清楚,此时此刻我们是否该说“不”?

是否可以避免说“不”?

在孩子还小的那几年里,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把易碎的东西放在柜子的最上面,把没有使用的电源插座装上防护套,把糖果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这样可以省掉很多禁止和孩子的吵闹。

是否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说“不”?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给予相应的决策空间。例如与其每次与孩子要多吃一块巧克力而做斗争,不如明白地告诉孩子:你每天只能只吃一块巧克力,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吃。

“不”是不是因年龄而异?

孩子在很多“不”中成长:两岁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不能坐很陡的滑梯,但是到了三岁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了呢?而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向孩子解释为什么现在把“不”收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用意,并且易于接受今后的“不”。

是否可以用一些共同的活动代替“不”?

我们与其禁止孩子玩点燃的蜡烛,不如让孩子坐在我们的腿上,和他一起划着一根火柴,让他感觉火的热量,同时解释其中的危险。孩子会因为被认真对待而感到高兴。

+1

来源:苏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