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寒假给孩子看国产动画还是日本动画?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07日

     动画片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价值观的形成。寒假将近,孩子们有了更多面对动画片的机会,而家长们又难以从日常的忙碌中脱身从旁引导。如何在种种矛盾中找出让孩子正确选择有益动画片的方法"?"选择国产动画还是国外动画"?"这是值得家长、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国产的动画优缺点

  优点: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国产的动画片在传承中国文化精神这方面还是很有特色,一些老的动画片历久弥新使人怀念当时的岁月,像《神笔马良》,《三个和尚》,《熊猫百货店》,《哪吒闹海》等,相比今天富有高科技动画效果的卡通片更来得真实与不易,外国人看我们的动画片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要追求那种原始的文化。

  缺点:看国产动画片就像“上课”

  善良的一定是小白兔、小绵羊,狡猾的一定是狐狸、老鼠,凶狠的一定是老虎、狼还有狮子、豹子。这样一成不变的“教育节目”,不仅青少年不关注国产动漫,儿童也开始审美疲劳了,哪里还有关注度可言"?"

  孩子们为何偏爱国外动画片呢"?"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今年6岁的潇潇是个小动画迷,他最喜欢看《蜡笔小新》,他说一些国产动画片故事内容没意思,画面和人物不好看,配乐也不好听,所以他不喜欢看。刚刚成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小钢说,国产动画片总爱说教,冗长沉闷,白天在学校里听课,“晚上好不容易写完作业打开电视,却又要再上一次‘课’,这样的动画怎能让人爱"?"”

  在青少年和儿童的意识里,动漫不是一门“育儿节目”,而是一类属于自己的有别于紧张学习的轻松的“娱乐节目”。显然日本动漫更突显了娱乐这一概念。采访中,大部分孩子都说日本动漫比较精彩,有剧情内容也丰富,国产动漫里则有浓浓的教育气息,让他们敬而远之。其实不能责怪新生代的少年们不关注国产动漫发展趋势,实在是所谓“入流”的国产动漫满足不了他们对动漫的需求度。

  对于孩子们的理由,部分家长也表示认同。张女士说:“我觉得国外动画片之所以受喜爱是因为比较贴近孩子的心理,如小丸子、小新他们都有小孩子的共同缺点:淘气、好吃、懒惰等,但不失天真可爱。但国产动画片很多是采取说教的方式,我觉得最好的动画片就是让小朋友在娱乐中得到启发的片子。”

 


     国外动画的优缺点

  优点:积极向上

  网友Jessica认为日本漫画最大的优点是在轻松幽默之时,能让人励志,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可以以克服(就算是以卵击石最后的胜者也是鸡蛋),还有非常强调友情的力量(甚至可以把性命交给伙伴左右)太感人了,大人看得都非常感动。这是美国和我国漫画所不具备的。

  例子很多:“灌篮高手”为理想而奋斗;“棒球英豪”兄弟情深;“通灵王”说了伙伴,朋友的重要性;“火影忍者”教会我们要坚强;“海贼王”让我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魔卡少女樱”让我们学会一句魔法“一定可以的,决对没有问题的”。 一部《棋魂》勾起了多少日本小学生学习围棋的兴趣;一部《网球王子》,让多少日本学生,包括女孩子,拿起球拍上球场。当然不能寄望他们都是网球冠军、棋坛天才,但我们不是在推广体育锻炼,提倡素质教育吗"?"那些学棋的孩子、打网球的孩子,不正是顺应了这些号召吗"?"

  缺点:良莠不齐

  以日本动漫为例,据了解近年来从日本流传到中国的动画片里不乏暴力情色情节,这些垃圾动画节目,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网友louisa认为:“现在的日本不是在为自己的孩子制造动画和游戏,而是一种文化侵略。”网友Jmum也觉得“色情游戏入侵青少年是日本新的鸦片战争,打倒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下一代,必须严加防范”。网友“骆驼-绿色”更是指出“好多日本的游戏里就有版图扩张的倾向,而且直指中国”,“孩子在家看了之后,晚上做噩梦,有百害而无一利”。

 

  家长对策:一起看动画片,既可亲子又可引导

  许太太(幼儿家长公司会计):其实动画片并不只是小孩子的玩意,大人也是可以看的,例如米老鼠、千与千寻……经典的动画片最适合一家人一起看了,我和我老公就经常会买些这样的碟回来和7岁的女儿一起看。看的时候还能顺便交流一下各自的近况,那就是我家家庭气氛最好的时候了。

  就算是日本产的动画片也有可取之处的,电视台方面多少会选些内容向上又有趣的作品。我也会陪孩子看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既可以对女儿的收视情况起监督作用,妈妈口中能时不时冒出几个动画中的句子来,也是女儿可以对小朋友“炫耀”的事情之一。

  国产、国外动画片各有所长和不足,关键就在于家长在孩子观看电视动画片时,进行怎样的控制和引导。首先,应控制好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同时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避免孩子沉溺于观看电视动画片中。其次,为孩子选择好动画片的内容。先要了解一下目前动画片的内容是否适合孩子观看,能不能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如果不适合则引导孩子参加其他活动来转移孩子的兴趣。再者,当孩子观看动画片产生疑问时,家长应耐心地解答;同样的,家长若发现问题也不该一概否定,可以试着对孩子提问,和他们共同分析,帮助孩子理解动画片的内容。


 

 

 

 


  事实上,这和宝宝的“任性”丝毫无关,小宝宝们正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用“我哭故我在”来告诉你他不满意。当然这种方式是孩子式的难以自控的(这么小的孩子,你还想他能怎样)。这样的感情宣泄帮助他们摆脱紧张和烦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那么,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原因一:他们毕竟太小,还不会长篇大论,更不会用言语把感情上受到的所有伤害表达出来;但同时,他们却很明白自己的喜恶。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很强大的“自我”观念,却苦于无法表达。这让他们像一颗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让父母防不胜防。

  原因二: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对事物有所控制,但他们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无能”。在看到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控制的事物时,小家伙们除了叫喊和眼泪没有别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原因三:正像水开后被放了气的高压锅一样,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突然为了一件小事发火,那也是对长时间积聚的紧张情绪的释放。父母可千万别搞错了,这不是什么任性,任何一次发作总是要传递一个这样那样的信息,而且是不那么容易解读的信息。

 

  第一、家庭要有平和的氛围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源自家长。如果家长一遇事情就着急上火,大声说话;和爱人意见一旦相左,就立刻针锋相对、大发脾气甚至发展到吵架。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多数是爱发火的。因为孩子看到的就是这样,爸爸妈妈就是用发火、争吵来解决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自然就学会了这样来表达自己。尽管多数家长都教育自己的孩子温和处事,但是身教远大于言教。所以为了孩子,家长应该改变自己。

      第二、不同的发火原因,不同的解决方法

  不要把孩子发火当成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实这只是孩子的一种不正确的、过激的表达方式。家长没有必要一看到孩子发火耍脾气就气急败坏,不分场合急于纠正,甚至动用武力,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当然也绝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发火的原因,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是因为无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有一天,邻居的孩子在家里大哭大闹,究其原因,是吃了两根冰棒后还要吃两根。爸爸不同意,先斥责了一通;妈妈让他坐在沙发上好好想想自己的错误,哭好了再说话,孩子在沙发继续大哭。奶奶过来,没有斥责宝宝,只是问宝宝,吃了两根冰棍再吃两根冰棍一共几根"?"宝宝注意力被分散了,回答四根。奶奶接着问:“小朋友一下子吃四根冰棒会怎么样"?"”答:“会很凉快。”奶奶说:“对,是会很凉快。可是吃了四根冰棒,肚子会怎么样"?"”答:“肚子会疼。”“宝宝现在还要吃吗"?"”“不能吃了,我不想肚子疼。”显然,在一问一答间,孩子的情绪变得平静了。事后,奶奶又告诉宝宝,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好好和大人说,不要发脾气更不要哭闹不休,宝宝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我觉得奶奶的方法很好,让孩子知道凡事应该好好说,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达到目的。

 

  有一次,儿子出去玩,不一会就回来了,一进门就把玩沙的小水壶扔在地上。我很恼火,但没有理他。没想到,这孩子又补了一脚,把小壶踢到了我的跟前,嘴里还大叫:“我不要水壶,不要水壶。”我没好气地说:“那你就换个玩具。你这么不爱惜小壶,乱扔乱踢,我就送给弟弟吧。”儿子忽然扑到怀里大哭起来,“妈妈,妈妈”地一边叫一边打我。我突然觉得儿子的大哭和我要把小壶送出去没有关系,我只好把批评他不爱惜玩具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告诉妈妈为什么呀"?"”他抽抽答答地说:“洋洋和浩浩他们都有小桶。”“你不是有小壶吗"?"”“小壶不好,小壶不能装好多沙沙,他们都不带我玩大沙堆了。”“哦——”我故做夸张:“走,妈妈让你知道小壶也很好。”我和儿子一起在沙沙上种小草,然后用小壶撒水,我们还用水壶撒出的水在水泥地上画画。一会,洋洋和浩浩也来了,几个孩子又一起高高兴兴了。我仔细一想,其实儿子回来扔水壶就是想让我注意他,一个孩子只是用错了表达方式,而我却错用了别人的忠告——孩子发火时,不要理他。好在我及时地问了原因,而没有批评他不该发火,应该爱惜玩具等等。当他和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告别时,我提着小壶说:“多好的小壶啊,你扔了的时候,我还以为你不喜欢了,差点就送给弟弟了。下次,有什么事情,可以好好和妈妈说,不要乱扔东西。”“妈妈,我错了。”儿子很爽快地承认了错误。

  适当的方法会使孩子发火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也发现,其实可以好好地和别人交流,并不是发火才能解决问题。

 

  我说就是太听话了,太听话就是太老实。奶奶曰:小的时候不调皮,长大没出息!

  是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鹤儿通常都是循规蹈矩,有时几乎达到了有条不紊。在外玩耍时,他都显得沉稳斯文,别的孩子活泼可爱嘻嘻嘻哈哈你追我赶的戏耍,他总是在一旁默默地盯着。鹤儿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时候,他仅限于跟我们和熟悉的伙伴在一起时才放开手脚显出孩子的本性。

  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以下两点:

  一、性格内向是主要原因

  而这个性格的成因我想来源于先天的遗传,加上后天家庭成员的单一,造成孩子与陌生人交流机会少。到家里来做客的朋友他还能由开始的不理睬到后来的不舍,而一出家门就只认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最多在我们的提醒下跟人打个招呼便不再言语。

  二、教育

  为了让他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经常鼓励鹤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不乱摆摊子。

  如玩具,玩后督促其收拾好放回玩具的家;

  文具用完放回原处,最具典型的是彩笔,最初他一支支用了不盖帽,最后满地找,在我的说教下,现在用一支盖一支放回笔盒再取下一支,面且他自己把所有的笔头朝一个方向放,我若反着放他就说:“你放错了!”然后重新放好。

 

  鞋子脱后不乱扔(有时也会忘记,见我盯着他,他就记得),两只鞋摆的整整齐齐;

  坐车买的票由他来拿,告之不要掉了,下车才可以扔掉。下车后就说:“现在可以扔掉了。”

  不乱丢垃圾,这条做得最好,有垃圾桶的地方他就自己丢进去,没有的地方问我:“扔到哪里呀"?"”我叫他找找看有没有垃圾桶,没有就找到了再扔,或者本来就很脏乱的地方直接扔在了地上。(这样似乎不太好啊,^-^人人像我当然就不干净啦。)

  看电视电脑,会有想再看的时候,对他说再看一会(次)就不看了,他总是会配合的。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的行为习惯,我要求他怎样做他就会慢慢地遵循。

  现在想来,在对孩子要求的同时,其实就是在约束他的行为,换句话说也束缚了他的个性发展。他养成了听话的习惯,加之内向的性格,就会出现在外落单怕生的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我跟鹤儿的老师也谈过,老师说孩子小且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有的开朗外向见面熟,有的怕生内向,要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孩子都是天真活泼又调皮的,不要太着急。

  而我的困惑仍然在,好的行为习惯是应该养成,不过太过于听话势必会让孩子的思想受束缚。我可不想真的让他从小老实长大没出息!毕竟现在的社会造就的人越来越不能厚道,虽然都想简单生活诚信做事真心交流,而事实是好人好人太难做!怪不得在压力重重下的都想返朴归真到大自然里呼吸新鲜空气,都想在无人的大海边,让海风送自己回到孩提无忧无虑的时代……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 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4。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5。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上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在宝宝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博友“水管里的青蛙”:孩子目前学习成绩不好,在课堂上不能听课,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甚至接二连三地“惹祸”,然而,当老师和家长批评时,总是为自己狡辩,顶撞父母和老师……

  然而,我也看到另一面,那就是孩子懂得孝敬师长,能够帮助家长做家务,当讲通道理后也能够主动向同学道歉,自己住校还能自己洗衣服,而且孩子聪明,对于课程难点一点即透……他的很多优点,甚至是许多孩子还做不到的。

分析:孩子的主要问题与表现:

  1、孩子总是频频“惹事”、“出风头”,尤其是课堂上"?"

  2、孩子甚至对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抵触情绪"?"

  3、一谈到学习,孩子就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与不配合,不主动"?"

  4、孩子会极力地顶撞老师和家长而进行狡辩"?"

  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呢"?"这些表现的背后、或者说“内在”,究竟藏着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想尽了办法,甚至认为孩子都能懂得的道理,孩子仍是屡教难改呢"?"

  原因的分析与猜想

  我在这里提出一种可能,也就是说,所有这些表现的背后,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原因,您看看有没有道理,如果能依照这个想法,去联系一下孩子更多的其他表现(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看看是不是也与这个原因有关,那么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也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这种可能就是“被送到寄宿学校”时,孩子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一是“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了"?"”

  二是“在学校里,再也得不到家里的那种被重视和关照了”。孩子通过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孩子没有找到积极的办法,而采取了一种消极的做法,那就是惹事。在此,需要我着重强调的是,这些表现,更多的是孩子的潜意识在起作用,而并非是孩子变成了“坏”孩子。

  心理动机导致的表象

  “惹事”这一办法,能够帮助孩子的心理实现这样一些目的:

  1、惹事,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重视,尽管这种“关注”和“重视”的结果和感觉不太好,但是,也比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强。

  2、惹事后,家长被告之,被急得、气得如何如何,甚至孩子会因此被责骂和训打,但是,这种情况使孩子得到另一个重要的结论,爸妈还是满关心我的。

  也许我们会问,孩子为什么不通好好学习来得到老师的重视呢"?"为什么不通过学习成绩使父母高兴来确认父母是爱自己的啊"?"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里,他是确信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是,都是“谁”逼迫他离开了家的呢"?"学习!所以,孩子把学习看成了自己的敌人,他认为之所以现在父母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都是学习惹的祸。那么,在课堂上,通过对所有老师的反抗与对立,正是在潜意识上对学习的对立与反抗。于是,惹事有了第三个效果:

  3、惹事,可以报复“学习”这个敌人。孩子越是在课堂上,越是不能安静,其实是焦虑、烦燥,正说明“学习”在他心目当中是怎样的角色。其实,这一点为能怪孩子,难道不是学习使他离开的家吗"?"正是啊!

  心理上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看到孩子内心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就是

  A、对父母之爱的依恋

  B、心理尚未准备好独立

  C、被重视感及关爱的缺失

  那么,我们来跟孩子谈尊重老师、好好学习、爱护同学、不要惹事、严格要求自己等等,这本来并不是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也不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初衷,所以,他要进行狡辩和顶撞,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理由。孩子能够确信,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他是懂得这些的。然而,我们越是不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渴求,越是拿他的“表现”来教训他,他就越是不服气,而且千方百计地来维护自己。

  不要忘记我在前面的提醒,孩子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一种被动的自我心理保护,是潜意识在“指使”他这样做。这不是孩子真正期望的,而是孩子没有办法解脱自己内心中的困惑。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去理解孩子内心,这样,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无法理解的言行举止。

 

       狡辩和顶撞,其实正是孩子明白是非对错、期望自己完善的一种非常态表现。

  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

  如果以上的分析是对的,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

  方法1、坦城地告诉孩子,让你去寄宿学习,爸妈是多么想你,是多么担心,但为孩子你的前途,我们造择了这样一个办法,期望你能理解。

  方法2、不要总是在孩子“惹事”后才去学校,跟老师讲明上面的道理后,让老师不要总是报忧不报喜,及时告诉你们孩子一些出色的表现,然后,你们开心地去学校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快乐(或者打电话跟孩子表达自己欣喜之情也可)。

  方法3、不要总跟孩子一谈话就是学习,天南海北地谈些其他的,就像以前一样。

  方法4、根据您对孩子的描述,我认为孩子能够听得懂上面我们所分析的那些内容,如果您理解透彻了,那么,就跟孩子把上面的情况讲清,并向孩子郑重地道歉,说父母没有关照到你的心理,请他原谅。

  方法5、坦诚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喜欢住宿学习,那么,咱们就回家来,在附近的学校读书,因为,送你到寄宿学习,本来是想给你一个好的条件,没有想到,让你对学习更加反感了。而快乐、喜欢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决定没有得到这个结果,我们就改变这个选择。

  方法6、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去商量和探讨,让他意识到自己长大了,需要开始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了。

  如果我们没有提高认识,仅仅停留在孩子好好学习、不要惹事的要求上,那是不够的,一定要关怀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去帮助孩子解决“孩子所遇到的问题”。最终,也会得到满意地结果。那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真是天底下最懂事的孩子呢!

  概言之,选一所好学校,让孩子寄宿学习,这种选择也许没有错,但是,我们必要注意到这种选择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孩子是否有心理能力接受这一变化。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打算也就实现不了,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儿童多动症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智力一般,核心表现是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过多

  这类孩子不但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他人的活动。

  二、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高兴时忘乎所以,又笑又叫,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使同学和伙伴都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致使不易合群,久而久之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自伤或伤人的行为。

  三、注意障碍

  这类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或者注意力集中短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错误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四、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种类的认知功能障碍,如有的孩子分不清6和9或b和d,有的甚至倒读文字或写反字。

  五、行为异常

  这类孩子多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

  六、神经系统轻微异常

  运动功能异常,如动作笨拙,精细运动困难,闭眼站立不稳,不能走直线;发音存在缺陷,如口吃、吐字不清等;皮肤两点辩别能力差,如当患儿闭上眼睛,分辩自已的皮肤上受到一点刺激还是两点刺激的能力较差;大约有半数的脑电图存在异常。

 

      你不必非得抽出单独的时间,与孩子坐下来,告诉他“现在是数学学习时间”。生活中无时不刻地都在用着数学,父母只需向孩子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么通过各种方式应用着数学的。


    宝宝身边的数字生活

  让宝宝知道与自己相关的数字,是比学习“唱数”更好的方法,如自家的地址、电话号码,自已衣服和鞋子的尺码。每过几个月就让他量量自己的身高;称体重的时候,指给他看自己的体重,和自己以前或爸爸的体重比比看。

  跟宝宝一起看日历,让他数数离上学日期还有几天。孩子对时间以直线的方式移动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厨房里的数学奥秘

  厨房也是向宝宝展示复杂数学概念的好场地。切面包的时候,问问宝宝,是想切成两份呢,还是三份或四份;切成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是长方形的。让宝宝的小脑袋里有了几何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做饭中也包含着比例、测量和计时这些数学概念呢。让宝宝帮忙量一量,加点材料;你不妨在加双份料的时候,在增加某种成分以达到合适的比例的时候,在烤炉上设定一个温度的时候,都大声地告诉宝宝……

  另外,还可以让宝宝帮你把食物按类型、颜色或大小分分类。对事物的分类和归类,是孩子今后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非常有用的技能。

 

  游戏中的数学乐趣

  玩具能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概念,积木、拼插玩具、建筑玩具--这些都在教孩子运用基础的几何概念。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结构时,他实际上在轻松的玩乐中学习了平衡、对称和空间关系这些概念呢。

  简单的掷骰子棋盘游戏,因为需要孩子去数数去认数字,因此,也是在玩中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而且在投骰子的过程里,还接触到概率的概念呢。当然,你不必用数学语言向孩子解释什么,但是他迟早会掌握这其中的基本思想,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自然会大有裨益的。自创游戏也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办法。比如发展孩子估算技巧的游戏:在罐子里装上果冻或棉花糖,让他猜猜有多少颗。

 用计时器来玩游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孩子说说看,一分钟能拍多少次手,他可能会说“10次”,因为他觉得那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当最后实践的结果出来后,想想他会有多吃惊啊!下一次,可以让他试试拍得更快一点。

 

  旅途中的数学世界

  乘车旅行是教孩子知道数学有多重要的机会。可以让孩子猜猜看,到达一个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鼓励孩子认认路标的不同形状,也是让他熟悉基本的几何概念的好方法;还可以让孩子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然后找找看,哪个数字出现得最多……这些游戏,既可以让孩子旅途中解闷,又可以学点数学,何乐而不为呢"?"

 

  家务劳动里的数学思维

  孩子大多是热心的家务小帮手,何不趁此让孩子学点数学呢"?"比如,让孩子帮忙给袜子配对,分拣要洗的衣服,这可都是孩子锻炼分类的好活动呢。孩子帮着往洗衣机里倒洗衣粉时,学习的是度量概念;摆碗筷时,学习的是数数和分类……这些,都是向孩子展示每日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啊。

  TIPS:2种最简单有趣的数学教具

  扑克

  平时双休日或者节假日,与宝宝一起玩扑克游戏,选1~5的数字牌,给宝宝辨认1~5的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1~5的加减法等。等宝宝真正搞懂后,再把范围扩大到1~10。宝宝会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

  骰子

  学数字的最好教具了,学习效果出奇的好。开始宝宝可能不能理解数的概念,但每次投掷骰子,每次数骰子上的点数,再进行比点数的大小游戏,宝宝的热情高得会超出你的想象。认识了骰子上的1~6数字后,再增加一个骰子,就可以和宝宝玩加法的游戏了。

 

     怎样写日记,或者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孩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不可强迫小孩写,一旦致使他们讨厌、甚至恐惧写日记,就得不偿失了。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减轻课业负担,变换作业形式。

  几年来,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尽量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而改之以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

  二、鼓励写特色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采访日记。我让学生采访妈妈的童年,然后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一写“妈妈的童年”,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

  (5)读写结合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后,让学生在日记中与梅花进行直接对话;在学习了《燕子过海》后,让学生在日记中给经常伤害益鸟的人写封信。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自然轻松”。

  (6)合作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老做法,而不时改之以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在经常变换的座位模式中,进行着“合作日记”。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互相学习借鉴、比试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期望初入门学芭蕾的儿童经过假期两个月的疯狂训练,就速成达到可以表演的水平很不合实际。国际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主任李志端博士认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但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像芭蕾舞这样要靠下肢承载身体的艺术,初学儿童每天练习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李博士强调,芭蕾舞技的提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不能太急于求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跳芭蕾之前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跳完后若身体很痛或疼痛集中于一点,或疼痛持续24小时以上,就要找医生查看是否受伤。

  跳舞如何防受伤"?"

  1.要找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和老师,以保证一入门就能学到正确的姿势。

  最好找师生比例为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机构学习,如果学生太多,老师可能照顾不过来,不能一一为学员纠错。

  2. 舞鞋一定要专业,软硬度合适,穿太旧、太破的鞋子跳舞易伤脚。

  3.初学时每天练习15分钟,课程进度不要太快,要逐步增加到每天30分钟。练习过程中,要适时休息,以免伤及足弓、腿部肌肉和肌腱。

  4. 柔软度训练要适度,让孩子承受合适的力量,训练不能过速,以免拉伤肌肉和肌腱。

  5. 严格遵守老师的教导,孩子无论年龄大小,学习时间长短,练习中都要有正确的姿势。

  6.跳舞时如果膝盖和踝关节出现疼痛,先用冰块冷敷10分钟,疼痛消除可回家,否则应去就医。

 

+1

来源:chenjiawe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