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想要你的批评管用 必须避开几个常见的误区

生活习惯

2020年06月28日

  近日,亲贝网小编给大家表扬孩子更加具体,但是孩子不能一味表扬,批评也是成长过程里必要的营养,批评可以帮助孩子反思自己,纠正自己。

  家长批评孩子,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大多数时候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批评孩子,但是这个时候都是家长的耐心耗尽了从而产生的批评。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批评孩子的真正原因是帮助他成长,而不是发泄成人的情绪,如果带着情绪化的批评,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克制,克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我们的初心,我们最初的目标,帮助孩子成长。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长批评孩子时,最容易踩的陷阱,看看你中过几个?

  01

  误区一:对人不对事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批评孩子时,口无遮拦,只顾着发泄情绪,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说:“你不是读书的料!”而不是说:“花的功夫不够。”

  孩子不打招呼,是哦:“这么胆小,真没用”而不是说:“你还没准备好。”

  孩子撒谎,说:“你这个撒谎精!”而不是说:“撒谎是不好的!”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而不是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

  “笨”和“花的时间不够”,"撒谎精”和“撒谎的行为”,“胆小没有”和“准备不足”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孩子还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和修正,但贴标签式的人身攻击,意味着孩子今后怎么做都于事无补,甚至会不断加深孩子对这些标签的印象。

  在批评的艺术里,尽量避免这些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化结论,即使是有很多行为问题的孩子,也要让他们看到可以变好的希望。

  02

  误区二:不分时间场合

  批评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注重时间和场合。

  古人说,教育孩子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 疾病不责。”

  拿“对众不责”来说,我见过很多家长,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孩子让自己不满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教训一顿再说。

  如果身边人好言相劝,他们就会说:

  “小孩子嘛,不打不骂记不住!”

  “小孩子要什么面子!”

  其实,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是最敏感脆弱的,即使是很小的孩子。

  大庭广众下被批评的孩子,第一反应是逃避这个丢脸的情境,即使你说的再有道理,孩子也听不见。

  无论是在亲戚面前、大街上、餐厅还是在学校......人前教子都要慎重。

  03

  误区三:批评声音太大的批评

  有的父母批评孩子,靠的是吼孩子的音量。

  然而,声音越大,就越有用吗?

  第一,孩子听不进去。

  我知道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常常忍不住很大声地批评孩子,这里做错,那里漏题了。可孩子呢,你越大声,他越紧张,越写不好。

  吼叫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的恐惧,他往往听不见你的大道理,只记住了你的歇斯底里。

  低声地批评,更容易让孩子卸下防备,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的内容上,而不是你的音量。

  第二,吼得多了,孩子就麻木了。

  孩子一旦习惯了你的高声责骂,很容易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有的孩子你怎么吼都不听,有的孩子则不服气,你大声,他比你更大声。

  第三:父母声音越大,情绪化也越重

  我经常建议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懂得控制音量,这个过程也是控制情绪的过程,少点情绪化,教育才能回归理性。

  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04

  误区四:拒绝孩子

  我在地铁上曾看到一小朋友,惹了他妈妈生气,哭着喊“妈妈抱!”妈妈不停地推开孩子,用充满着拒绝和冷漠的语气地说:“你一个人在这里吧,我不管你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孩子调皮,妈妈带着隔离和拒绝的情绪去批评孩子

  “你不是不走吗?过来干什么?”

  “你别抱着我!知道你自己错了吗!”

  对孩子而言,最令自己难过和害怕的批评,不是打骂,而是父母的不接纳。

  批评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我无条件接受你,我不接受的只是你的行为。

  每个孩子犯错后,都希望父母一如既往地爱自己。

  参考文源网络侵可删用于交流非商业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