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给孩子从小就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生活习惯

2011年03月23日

幼儿处于人发展的最初阶段,身心稚嫩,缺乏防范意识与能力,属于弱势群体。幼儿特别需要成人的保护,其中,很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温馨的家。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养者,父母与幼年子女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家长素质的高与低,对抚养孩子责任心的强与弱教育与保护的方法是否得当,对孩子安全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想侧重谈谈由于家长教养失误而影响幼儿安康的问题。

目前,不少家长对其独生子女溺爱、娇惯,过高期望与过度保护;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粗暴打骂等等。这些不当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保护需要有度

在幼儿园里有时会发生幼儿摔伤的人身事故,轻则破皮、青肿,重则缝针、骨折,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据一些幼儿园园长和老师分析,容易出事故的大多是在家中受家长过度保护,缺少锻炼的那些孩子。这部分孩子的家长觉得“独苗难养”,以紧张、焦虑的心态看管孩子,从小就把孩子抱在怀里、牵在手上,以为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实际上,孩子是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的,家长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活动,就等于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造成孩子动作不灵活、不协调,平衡能力低下,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集体活动时稍与小朋友碰撞,就容易摔伤、碰伤,甚至自己独自活动时也常由于不能控制平衡而磕、碰、摔伤。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还表现在心理上的百般呵护,舍不得让孩子经受一点点委曲和挫折,造成孩子心理脆弱。这种过度呵护给孩子带来的隐患往往很大。前两年一名即将攻读完硕士学位的女青年,突然从高楼跳下,当场身亡。事后,我向知情人了解死者自杀的原因,仅仅是由于导师对她的硕士论文表示不满意。这位女青年是独生女,从小就在家人的呵护下,在周围人的夸赞声中顺利成长,她的心理非常脆弱,承受能力极差,经受不起丝毫的批评和失败。悲剧发生以后,痛不欲生的父母才意识到“过度保护”看似爱,实是害。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年幼子女往往存在着消极保护多,积极保护少,注意身体保护,忽视心理保护的现象。

  期望要合实际

家长“望子成才”本无可非议,对孩子寄于较高的期望也属家长正常的心态。但有时候期望过高,给了孩子太多的挫败感,就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如有一位母亲,在孩子1岁时就教识字,花了很大功夫进行强化训练,不足3岁孩子就能念《参考消息》。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发现这孩子很特别,不爱游戏、不愿交往,生活能力比一般小朋友差得很多,连吃饭、小便都不能自理。另外,她的性格也不开朗,整天闷闷不乐。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游戏时,她却独自在一旁找字认。显然,家长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强化训练是以牺牲孩子天性和正常发展为代价的。

有些家长不甚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往往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有的甚至“早期定向”培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导致孩子还没上学就已厌学,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等严重后果0

  打骂触犯法律

无论是在城市或农村,家长打骂孩子的事都屡有发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可以任意处置,稍有不顺就拳打脚踢。我在一次家教咨询中,听一名幼儿母亲含泪向我诉说,孩子的父亲经常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6岁女儿,不仅打骂,有时还让孩子跪搓板,使她十分心痛。据报载,某地一职工由于找不到5元钱,怀疑是5岁儿子偷的,反复殴打、逼供,最后将孩子打死。

有的家长不去反思自己教育上的问题,而是采用刻薄的语言甚至暴力行为,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当“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上升、失控时,有些家长可能会丧失理智,做出威胁孩子生命安全的事来。2000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8岁的男孩王闯,被亲生母亲打成肾衰竭,险些丧命。

王闯的母亲因涉嫌伤害罪,在法院接受审判时说:“我全部的精神支柱就是孩子,我想教育好他,可是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我也不懂法律……”她极度悔恨与痛心,万万没有料到,一片望子成才的爱心却导致这样的恶果!这一典型事例就表明了,家长教养失误直接威胁着儿童的安康。

  营造温馨的家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别需要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家庭不和,夫妻经常口角、打架,甚至家庭破损,会给幼年子女带来心灵上的伤痛。

我曾在某幼儿园中班观察到一名男孩独自一人在玩桌面游戏,桌上有几块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积木。他以一块粉红色的长方形积木代表妈妈,蓝色的短小积木代表自己,还有一块最长的黑色积木代表爸爸。积木选择好他便开始导演一出戏。

“妈妈,您的头还疼吗?”他右手拿着代表他自己的那块蓝色小积木,走近左手拿着的代表妈妈的粉红色积木.前,关切地问道。

“我给您拿药去。”说着便移动着蓝色小块积木表示给妈妈去拿药。

“碰、碰、碰!”他口中发出敲门的声响。

“谁呀?”听见敲门的声响后他问道,并用双手做开门状。

“啊!爸爸。”他拿起代表爸爸的黑色积木,十分气恼地说了声“坏爸爸!”立刻将积木扔出老远,并把门紧紧关上……

见此情景,我转身问班上的老师:“这孩子的家庭幸福吗?”老师告诉我:“孩子的父母正闹离婚哩!”

我还曾看到一封幼儿的母亲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家热线”写来的咨询信,信中说,她的儿子原本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快4岁了,最近出现了许多毛病:脾气暴躁、吮指、“说谎”等。她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该怎样教育,十分困惑。从信中还得知她与丈夫情感不和,经常吵闹。由于她情绪不佳,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就缺乏耐性,每当孩子出现上述毛病时,她就“使劲地打”、“狠狠地骂”。她只看到孩子出现了许多毛病,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和她的家庭环境及她的教养态度和方式都有关系。

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是人格形成雏形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成长,会关系到孩子日后的发展,也关系到他的家庭和他的后代的幸福。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