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慢性子孩子都有个急性子妈妈

生活习惯

2011年01月11日

和朋友聊天绕不开的话题永远是孩子。拖拉、磨蹭的慢性子是大多数孩子的共性,也是很多妈妈的苦恼。

起床磨蹭,吃饭磨蹭,写作业磨蹭……聊多了,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慢性子孩子又大多有一个急性子妈妈。不是都说谁带的孩子就像谁吗?怎么急性子妈妈偏偏带出了慢性子孩子呢?

经过跟妈妈们的交流和日常观察,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些慢性子孩子其实只有在妈妈面前才拖拉!他们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很拖拉,有时候行动甚至是非常迅速的。

到底是急性子妈妈把孩子稍微慢一些的节奏就当成了拖拉的表现?还是孩子通过拖拉的行为向急性子妈妈表达自己的愤怒和软抵抗呢?

看过一本心理学方面书,专家说急性子的人多少都有点焦虑。其实急性子也是在压力下形成的,被催促的孩子为了去满足父母的要求,就变得以非常快的速度去完成一件事,假如不能很快地完成,他们内心会变得强烈的自责和内疚。而更多的孩子,在不断地催促下,孩子也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感。

这些被压抑的愤怒,孩子会无意识地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候往往又会激发急性子妈妈的愤怒,于是开始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孩子找到了一个方法:我既要表达愤怒又不能被你们看出来而受到惩罚,最好的方式就是“拖拉”,不是我不起床,衣服总要一件一件穿吧,我慢慢地吃饭,你总不能扒开我的嘴灌吧?我在按照你的要求写作业,只是速度慢,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脑子里在想别的事情,你总不能控制我的思想吧?反正一切事情都是你们要求的,并不是我愿意的,哪怕完成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感……这样下去,孩子就在无意识中就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妈妈越急,孩子越慢,慢慢地愤怒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抛来抛去,相互传染,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孩子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老侵犯自己……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不需要去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竞争,更不需要用满足父母的方式来取悦父母达到重视自己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更能够踏实地满足自己,捎带着对抗父母的压力--反正我再怎样你们都不会放弃和抛弃我的。这样的情境下,孩子的慢性子就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父母和孩子的战争也就一直持续着拉锯。

实际上孩子是什么呢?孩子就是孩子,父母没有看到真实的孩子,而孩子也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是,让“敌人”痛苦可以抵消一部分自己受到的压力,这恰恰是孩子们的聪明之处。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